欧易

欧易(OKX)

国内用户最喜爱的合约交易所

火币

火币(HTX )

全球知名的比特币交易所

币安

币安(Binance)

全球用户最多的交易所

持续优化人才发展环境,广聚天下英才而用之|新京报专栏

2023-03-03 23:47:48 1195

摘要:关注二十大系列评论2022年2月10日,北京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展示中心,众多科技、互联网企业的旗帜迎风飘扬。图/IC photo“人才”是二十大报告的关键词之一。习近平在报告中强调,深入实施人才强国战略。坚持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

关注二十大系列评论

2022年2月10日,北京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展示中心,众多科技、互联网企业的旗帜迎风飘扬。图/IC photo

“人才”是二十大报告的关键词之一。

习近平在报告中强调,深入实施人才强国战略。坚持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实施更加积极、更加开放、更加有效的人才政策。

与报告内容形成呼应的是,近日,工业和信息化部发布的《关于加强和改进工业和信息化人才队伍建设的实施意见》提出,引导和支持用人单位在薪酬待遇、住房、子女入学等方面加大支持力度,解决青年科技人才的后顾之忧,让他们安身、安心、安业;完善青年科技人才评价体系,加强和改进部系统高级职称评审工作,提高40周岁以下青年入选比例。

正如二十大报告所提出的,教育、科技、人才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基础性、战略性支撑,其重要性不言而喻。而无论是在薪酬待遇、住房等方面解决科技人才的后顾之忧,还是完善青年科技人才评价体系,说到底都是构建与科技发展相适应的人才发展环境,以助力更多人才脱颖而出,为加快建设科技强国提供强劲智力支撑。

放在更长的时间刻度上来看,工信部出台的加强人才队伍建设的相关实施意见,实际也是对近些年国家关于人才发展体制机制一揽子改革政策的一种具体落实。这也必然持续优化我国的人才发展环境,不断增强对人才的向心力,助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2022年8月23日,北京中关村科学城金隅智造工场,工作人员走在园区里。新京报记者 薛珺 摄

优化发展环境,对人才的重视一以贯之

事实上,党和国家对人才发展的重视是一以贯之的。早在上世纪70年代,邓小平就呼吁,一定要在党内造成一种空气:尊重知识,尊重人才。要反对不尊重知识分子的错误思想。随着改革开放的推进,一些阻碍人才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被不断破除。

尤其是十八大以来这十年间,因应科技强国建设的需要,我国人才发展的体制机制改革取得一系列突破性进展,人才发展环境持续优化。

如2016年2月,党中央印发第一个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综合性文件——《关于深化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的意见》。其中,诸如纠正人才管理中存在的行政化、“官本位”倾向,防止简单套用党政领导干部管理办法管理科研教学机构学术领导人员和专业人才;克服唯学历、唯职称、唯论文等人才评价倾向等内容,都具有相当的突破性。

随后,中央和国家相关部门配套出台政策140余项,各省区市出台改革政策700多项,人才体制机制改革呈现密集创新突破态势。

2018年,中办、国办还印发了《关于深化项目评审、人才评价、机构评估改革的意见》,提出优化科研项目评审管理、改进科技人才评价方式、完善科研机构评估制度,树立正确的人才评价使用导向。

这些不同维度、层级的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进展,为人才活力激发和人才红利的释放提供了有效的制度保障。

上海自贸区外高桥区域资料图。图/新华社

创新科技成果,是人才发展的时代注脚

从现实来看,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的相关成果是显而易见的。

二十大报告指出,近年来,我国基础研究和原始创新不断加强,一些关键核心技术实现突破,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壮大。载人航天、探月探火、深海深地探测、超级计算机、卫星导航、量子信息、核电技术、大飞机制造、生物医药等取得重大成果,我国稳步进入创新型国家行列。

很明显,这些创新科技成果的取得,与人才根基和人才杠杆作用的强化有着紧密联系,也为我国人才环境和科技创新环境的不断优化写下了时代脚注。

随着人才发展环境的持续改善,我国对人才的向心力不断增强。如据教育部数据披露,2012年以来,我国各类出国留学人员中超过八成完成学业后选择回国发展。

留学人员涌现出“回国潮”,丰富了我国各类人才的供给,尤其是对于青年人才后备力量建设有着重要作用。

工信部此次实施意见特别强调,完善青年科技人才评价体系,有望进一步增强我国人才环境和科技创新环境对于青年人才的吸引力。

香港中环金融中心资料图。图/新华社

有优势够底气,主动聚天下英才而用之

当然,衡量人才发展环境和科技创新环境的健康程度,不仅要将其与我们过去的水平相比,也要放在全世界的竞争中来比较。

应该看到,在科技创新竞争已成为国际竞争战略重点的今天,人才的竞争也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核心因素。二十大报告中提到的一个说法,可谓切中肯綮——着力形成人才国际竞争的比较优势。

也就是说,我们的人才环境建设,不能只满足于超越自己,还要努力对标国际水平,真正建立自己的比较优势,立志成为全球人才流入的高地。

这方面,已经呈现出一些可喜的趋势。如有报告显示,通过对比学术期刊上作者通讯地址的变化发现,2021年有超过1400名在美国接受培训的华人科学家放弃了在美国学术单位或企业的工作,转而回到中国,该人数比前一年增加了22%。而自去年开始,国内各高校就不断传出顶尖学者放弃国外教职重磅加盟的消息。

另外,在外籍人才的引入上,我们也表现出了越来越开放的姿态。如北京中关村首先开展了外籍人才申请永久居留积分评估制度试点,为外籍人才开通永居“直通车”,简化“绿卡”办理程序,缩短办理时间;上海自贸区则先行探索外国专业人才“自由执业”制度改革,吸引优秀外籍大学本科毕业生到本地特定机构就业从业。

就在这几天,中国香港地区推出的“高端人才通行证计划”引发广泛关注。其中包括,过去一年年薪达港币250万元或以上的人士,以及毕业于全球百强大学并在过去五年内累积三年或以上工作经验的人士,可获发为期两年的通行证来港发展,并不设人数限额。

这就是在人才国际竞争中的主动出击,这代表的是招才、揽才的诚意,也展示了“聚天下英才而用之”的底气。可以相信,未来中国更多的地区,都有望成为全球人才“用脚投票”的优选之地。

二十大报告强调,高质量发展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发展是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而人才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从薪酬待遇、评价体系等方面不断创新人才发展环境,营造更浓郁的“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的社会氛围,高质量发展必将收获源源不断的澎湃动能。

撰稿 / 李天辰(资深媒体人)

编辑 / 何睿

校对 / 赵琳

版权声明:本站所有文章皆是来自互联网,如内容侵权可以联系我们( 微信:bisheco )删除!

相关推荐

友情链接
币圈社群欧易官网